close


第二天起了個大早,為的是搶時間,先走來同事介紹滴文學館。
國立台灣文學館館舍是一座擁有百年歷史的國定古蹟,前身為日治時期台南州廳,落成於1916年,戰後曾為空戰供應司令部、台南市政府所用。

至2003年修築成為地上二層、地下三層之建築,面貌煥然一新。

只顧得拍照,忘了它的介紹。XDD


這裡是藝文大廳,超復古滴!


這三色布從左到右各代表原住民、閔南、客家三種文化。

兒童文學書房,裡頭設計還蠻讚滴!尤其是東西都小小的,好不卡哇倚唷!



在這附近唸幼稚園也粉幸福ㄋㄟ!不時滴可以來玩玩。



好大間滴消防局

它是鯊魚戰鬥機唷!不知是否跟昨天的戰車有關係?一直在上空呼嘯而過。

台南醫院外觀超中式的啦!
文學館離飯店其實說遠也不近呀!走得大粒汗小粒汗滴!先回飯店消ㄦ一下,就準備來企我提議滴歷史博物館,預定先坐火車到永康,再坐小黃。

全國首座以臺灣歷史為核心的國家級博物館—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於101.10.29日開館。開館第一年免費取參觀券入館。

「光電雲牆」由經濟部能源局補助建置,是國內經典的光電發電設施之一,也是本館極具代表性的醒目大型意象。雲牆共由1,755片板面組合而成,含1,350片太陽能光電板,405片鋼印玻璃,組合成本館的英文字樣(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History)。其設計除了象徵先民渡海之際雲天壯闊的意象,也是支援博物館電力的環保設施。

本區設計取自「鯤鯓」意象,讓參觀者走進本館時,彷彿看見海天之際浮起的小島,感受到臺灣豐富的地景樣貌。「鯤鯓」指的是臺灣西部沿海瀉湖地形在原海岸之外形成的系列沙崗,橫渡黑水溝來臺的先民,依其對臺灣島的第一印象,稱之為鯤鯓。



兒童廳總空間約458坪,位於本館展示教育大樓1樓,緊鄰圓形劇場,包含室內及戶外空間,以4至9歲小朋友為主要服務對象。室內展廳中,有一時光車站(內設有時光列車)、一間故事屋、一個小戲臺,另有可活用的廣場空間,辦理各種適合兒童的活動。戶外展區則讓小朋友體驗臺灣特有的生態和人文景觀。



戶外展區參觀→今天沒開放

《遊戲童年》小朋友可以坐在廟埕廣場前看戲,走在街屋中發現臺灣老行業。

好懷念滴遊戲唷!小朋友應該沒有感覺吧?

現在跟本看不到小朋友玩跳房子滴遊戲了。

常設展「斯土斯民-臺灣的故事」展廳位於展示教育大樓2樓

我只知道郭源治耶!XDD


展場提供了雜貨店、和服店、照相館、咖啡廳及診所


日本時代的都市生活,而臺北榮町(現在西門町一帶)的。

展示日本如何在臺灣建立無所不管的殖民政府

真人比例的藝陣隊伍,也象徵著不分時地,宗教信仰始終連繫著這片土地與人民。



十七至十九世紀間移民陸續進入臺灣島不同的地區,因地理環境、人群差異而形成不同的發展。

觀眾將沿著海、平原、丘陵、城鎮到後山的參觀動線,了解當時各區域的發展。

阿桑~~妳的手往..........哪兒去呀??

牲禮準備滴好澎湃,而且以假亂真,超逼真滴!

啊娘喂!今天是禮拜一耶!沒想到這麼多台遊覽車來,難怪博物館人滿為患呀!


哈~~黑金鋼耶!

有參加到歌聽秀的藝人都賺不少唷!

賺人熱淚滴連續劇

超懷念滴啦!


探討臺灣生態、人群及在世界角色中多元、變換的特質。



牽手橋

採用原住民干欄式建築的立柱,結合石板屋意象的外牆。是國內首座結合承重牆、斜撐鋼柱與三向預力預鑄構件的建築。


建築採用了漢人紅磚四合院的概念,基層則結合了原住民干欄式建築的立柱,二樓以上空間挑空、挑高,營造出廣闊的穿透感;樓層間預留多處與外界臨接的穿透空間,加強自然環境與建築的對話。採預力預鑄構造系統,以「清水混凝土」組裝樓版及牆面一塊塊如積木般堆疊而成,是臺灣博物館建築技術上的一大突破。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vivi 的頭像
    vivi

    vivi的心情小站

    viv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